考研历史学题型答题技巧

发布时间:2017-07-15 编辑:张莉

 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考研历史学题型答题技巧,供大家阅读查看。

  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答题技巧

  一、答题公式

  ①时间;②地点;③人物;④内容;⑤作用、意义、影响。

  二、表现形式

  一般包括概括句、分述部分、影响与作用句(结尾句),其特点是:总、分、总。概括句一般包括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。分述与内容对应,结尾与作用、意义、影响对应。例如:

  A.推恩令(07年):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。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,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,达到了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”的效果,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。”

  B.青苗法(10年):①王安石新法之一。又称“常平法”或“常平新法”。②每年青黄不接时,官府将各地常平仓的钱谷借给请贷的农户收获后加息归还。③意在抑制民间高利贷,政府也因此获得利息收入。

  可以看出,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,而是指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答案。概括句:它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,在整个答案中,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,可以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老师,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,从而使其了解自己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,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,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。考生容易忽略这一项,应予以注意。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:时间、地点、施动者、行为、原因、目的、性质。当然,也不可过分拘泥,因为有的名词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,如文化方面,就没有“行为”一项。又如“推恩令”,也不具备地点一项,有时原因与目的又可以合并说明。但时间一项一定要有,主要应指出朝代。

  分述部分: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。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、原因、经过、结果;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。该部分要尽量简洁地多写些要点,而不是就一点深入论述,因为名词解释按点给分的特点十分突出。就其与概括句的关系而言,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,但还是有一定联系的,即有些内容可放在概括句中,也可放到分述部分,如战争的原因。结尾句:这部分较为简单。应指出该名词对历史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。

  考研历史学单项选择答题技巧

  一、审题

  尤其要注意答题项(答案所指的内容和项目)及条件限定语(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)的审查。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进行说明:

  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(D)

  A.氐 B.匈奴 C.羌 D.鲜卑。

  此题对答题项的审查比较重要,要注意是“最多”,而不是“最少”。如错认为最少,就可能将C选为答案了。作为限定语的“十六国”并不重要,因为所有选项都在十六国范围之内。又如:

  唐代官方颁行的儒家经书注疏是(C)

  A. 经典释文 B. 四书集注 C. 五经正义 D. 十三经注疏。

  要注意“唐代”这一限定语,这样就可以排除B、D两项。剩下的只须在A、C之间选择了。此题中的主干语“儒家经书注疏”并不重要,因为四部书均为儒家经书注疏。

  审题特别重要,有时抓住某一项所指,就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,甚至不需要你特别了解每一选项的具体内容,如:

  属于唐朝后期“南衙北司之争”的事件是:

  A.甘露之变;B.河阴之变;C.夺门之变;D.高平陵之变(07年)。

  此题中我们只要注意审查“唐朝”这一限定语,就可以轻易选出正确答案“A”,因为其他三项均不属于唐朝事件,至于四个选项具体内容如何,与正确答案已经没有关系了。

  二、排除选项中的干扰项

  事迹排除法,主要针对人物。一般而言,选项中的四个人物都有比较显著的事迹,而且其他三个人物肯定与正选人物的事迹不同,我们也许不了解正选人物的事迹,但只要大约了解非正选人物的事迹,也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。

  如: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(B)

  A.北魏太武帝 B.梁武帝 C.唐武宗 D.北周武帝。

  其他三个皇帝均以灭佛著名,正选也只有梁武帝了。

  又如:中国古代大型天文仪器“水运仪象台”的研制者是(B)

  A.张衡 B.一行 C.苏颂 D.沈括。

  这里比较麻烦的是苏颂,他的成就表现在医学、天文学等多方面,但他最著名的是编写《图经本草》,以及在一行的基础上,进一步发展了“水运仪象台”。所以正选为“一行”。

考研历史学题型答题技巧相关推荐

最新推荐
热门推荐